极目新闻记者 周浩 谢茂
那是举国心痛的时刻。
2008年5月12日14时28分,8.0级特大地震,在四川省汶川县产生。顷刻间,家园变为废墟,数万同胞罹难。
15年前,咱们存亡不离。
一批又一批救援力气赶赴灾区,前进孤岛,打开存亡救援,发明生命奇观。
15年后,这儿生生不息。
因地震而疮痍的土地上,已制作起新的家园,迎来重生。
人们没有忘掉,15名空降兵从近五千米高空纵身一跃,扯开解救缺口;没有忘掉,身处废墟22个小时的郑海洋透过缝隙摆出“成功”的手势;没有忘掉,19省市对口援助协助震区重建家园……曾经在地震中阅历苦难的人们,也纷繁走出伤痛,用本身的阅历去影响和协助他人。
破碎的时钟
5月12日,四川省汶川县映秀镇,汶川特大地震漩口中学遗址内,来自全国各地的人们为“5·12”汶川地震中罹难的同胞默哀,献花祭拜。人们神色庄严,有人眼眶微红,有人小声抽泣。
漩口中学遗址内的时钟雕塑,破碎的表盘上,时刻永久定格在14时28分。其时刻回到2008年5月12日的这个时刻,四川汶川产生里氏8.0级特大地震,震中坐落汶川县映秀镇。这场新我国建立以来破坏性最强、涉及规模最广、灾祸丢失最重、救灾祸度最大的一次地震。
人们站在时钟雕塑前(极目新闻记者 摄)
地震产生时,杨加辉在山脚砂石场打工,其时他是映秀镇张家坪村(现已并入渔子溪村)民兵连长。杨加辉回想,张家坪村是“震中的震中”,其时天空被烟尘遮盖,伴跟着巨大的动静,群山摇晃,山石滚落,只剩下了暗淡一片,他眼前的山体似乎“波涛”般崎岖,三四个人相互搀扶才干站稳。
强震曩昔后,杨加辉开端从山脚往山上爬去,那里有他的家。但当他迎着乱石与断树爬上山后,发现自家的房子只残存一间,其余部分现已消失。
数十公里外的汶川县城,环卫工陈德珍刚扫起一个空瓶。一会儿,她感觉大地都动了起来,高楼在“摇摆”,还能听见山石滑落的巨响。拿着簸箕和扫把的她,被晃得无法正常行走。县城内许多房子呈现开裂和垮塌,漫天烟尘遮盖了视野,人们身上也落满了尘埃。陈德珍的家离县城几公里远,是一栋木质平房。当她和老公赶回家时,房子现已垮了多半。
“还没等我看清悉数进程,天花板便重重地砸了下来,我一声惨叫,眼前顷刻间一片乌黑,那一秒钟,是我至今停止阅历过最恐惧最乌黑的一秒钟,似乎阴间一般可怕,让人不能呼吸。 ”这是郑海洋心里最深处的回忆,地震产生时他17岁。
四川绵阳北川县是汶川地震中受灾最为严峻的极重灾区之一。回想起15年前的地震,郑海洋仍能记起在北川中学上课时,教室天花板重重砸下的情形,比及他睁开眼睛,眼前只要一片乌黑,烟尘充满,他的双腿都被掉下的天花板死死压住,一点点不能动弹,只要彻骨的苦楚延伸全身。
被埋后不久,郑海洋邻近的废墟被人挖开了一个洞,阳光照耀进来,他经过空泛看到了已逃生的同学,但由于压在他腿上的天花板过于沉重,外面师生无法抬起,只能等候吊车。但这个空泛,也让郑海洋看见了生的期望,而外面的师生则一向在用手、铲子在废墟中发掘,不断有被埋的学生被救出。
和郑海洋一同被埋的,还有他的同桌廖波。两人在乌黑、严寒的废墟下,相互鼓动对方撑下去,两人的声响也成了互相的“明灯”。
救援与期望
等候救援的进程中,郑海洋一度被绝望围住,给爸爸妈妈留下了遗言。救援人员赶到后,开端用电钻、切割机切割垮塌的天花板,将被困人员救出,廖波也被成功救出。
总算,吊车将压在郑海洋身上的石块吊起。“一块石头被抬走,太阳光忽然刺进来迫使我马上闭紧了眼,我当场就想大哭,光辉如此耀眼,这一刻仿如重生。”郑海洋在《废墟下的22小时》中写道。
即将被救出的一刻,在坍毁教室废墟的缝隙中,郑海洋侧着身体,面带笑容打出了一个“成功”手势,此刻间隔他被困已22小时。郑海洋说,他其时想体现得刚强,让救援人员定心。
参与马拉松的郑海洋 受访者供图
陈德珍等候女儿音讯的进程,远不止22小时。陈德珍的女儿在映秀镇上高中,信号和路途中止,让陈德珍迟迟无法得知女儿的音讯。在协助救援之余,她经过各种方法了解映秀的救援状况,探问女儿的下落,不时会有人向她供给信息,相关的电话号码都记了好几页。
陈德珍还记得她收到的终究一条音讯,对方称她女儿被搬运到了成都一所高校,并说出了女儿的名字和详细的房间号。核实到女儿确真实成都被妥善安顿后,陈德珍悬了五六天的心才总算放下。“其时的心境真的无法用语言表达。”陈德珍承受采访时,悄然抹去了眼角的泪。
陈德珍直言,地震后的一周里,时有余震产生,她也常常在走路时觉得目炫,感觉地在晃动。但她看到来自全国各地的人们,奔走风尘来到汶川救援,看到县城里的人们不分你我,相互协助,心里涌起的感动,驱散了心里的忧惧。“他们的恩惠我一辈子都不会忘。”陈德珍说。
稳住阵脚的杨加辉敏捷加入了救援部队,他安排村里幸存的青壮年,将能用的木头布料运到空位,搭起了暂时帐子,供死里逃生的乡民熬过地震后的第一个夜晚。第二天、第三天……杨加辉安排人员将乡民搬运到街边空位,又找来没被埋葬的粮食,在暂时救助站煮了大锅饭,一起带领民兵赶往映秀镇上的校园,开端救援。慢慢地,越来越多的救援人员赶到映秀,伤员也都被搬运。
全国各地的救援力气也连绵不断进入灾区。被埋150小时,并在被埋现场施行了高位截肢手术后,虞锦华被成功救出;被困178小时22分钟后,马元江被成功救出……
震后重生
全国19省市对口援助地震灾区康复重建。其间,汶川县由广东省对口援助,映秀镇由东莞市对口援助。
地震后,陈德珍一家在汶川政府建立的安顿点住了好久。后来在政府的协助下,陈德珍家修正了垮塌的房子。十五年曩昔,陈德珍仍然在县城做环卫作业,她也见证着汶川县城一天天走向重生。
现在的汶川县城,新楼树立,大街整齐,身着特征服饰的老人在公园内谈天、漫步。夜幕降临,县城的锅庄广场上,居民们跟着歌声跳起锅庄舞。
沿着岷江向南约五十公里,映秀镇也在废墟中重生。2009年5月9日,映秀重建规划取得国务院同意。时任东莞援建映秀作业小组组长的陈林佐表明,要将映秀建成“一座没有围墙的抗震博物馆。”
航拍映秀夜景 记者摄影
杨加辉在震后成为映秀镇张家坪村党支部书记(现为渔子溪村党支部副书记)。他向记者介绍,其时乡民们需求到外地过渡,东莞的援建部队在为张家坪村建造基础设施时,在外的青壮年都回到了村子,自动参与到建造中去。张家坪村重建的房子选用的是重钢结构,地基都是钢筋混凝土衔接成片,依照规划,到达“8级抗震、9度设防”的要求。
映秀镇的房子一栋栋拔地而起,居民们连续回到家园,游客也逐步增多。杨家辉说,能显着感遭到重生的映秀镇比往日愈加热烈,而渔子溪村也建起了大院民宿、矿泉水厂等集体企业,乡民也领到了分红。“期望乡民跳过越兴旺”,杨加辉说,这是他未来最大的期望。
现在的映秀,从空中俯视,整齐划一的房子,树立在奔腾的岷江岸边,挂着彩带的风雨廊桥,成了游客们打卡摄影的好去处。
15年曩昔,映秀已成全国重要的爱国主义教育基地。漩口中学遗址前,人们庄严思念。山上的地震纪念馆,一束束鲜花安慰着逝者。
观赏人员献花(记者摄影)
“其时的娃娃们太不简单了。”坐着轮椅在漩口中学遗址观赏的王婆婆望着遗址,不由得抹泪。77岁的王婆婆来自四川安岳,亲自阅历过当年的地震,她心中一向惦记着汶川,本年总算由孙子带着来到了映秀镇。
5月11日,黑龙江的王先生配偶特地来到映秀观赏祭拜。他们从黑龙江动身,驾着房车环游我国已近两年。依照方案,他们会穿过汶川,并前往新疆,映秀本来不在方案行程内,但“5·12”汶川地震15周年到了,他们就特地绕道前来。王先生说,虽然现已曩昔了15年,但看到钢筋混凝土的校园布满裂缝,乃至垮塌,仍然为遭受地震的同胞感到悲痛和怅惘。但一路走来,他们看到汶川、映秀现在的相貌,更对当地公民在灾祸中重建家园的勇气和意志感到敬佩。
走出伤痛
地震曩昔15年,不少亲历过地震的人们,都已用绵长的时刻来疗愈自我、走出伤痛。
地震产生时,9岁多的汤星月正在映秀小学上课,还没来得及逃离教室,就被两块预制板压在废墟之下。直到六个小时后,汤星月才被救出。由于髋关节脱位及颈椎受伤,汤星月的身高停留在了1.3米。地震后的两年里,她一度低沉,乃至放下了自己独爱的音乐。汤星月父亲一点点引导她,让她重拾决心和酷爱。
几年后,汤星月到四川音乐学院附中上高中。她曾因孤身在外肄业,惧怕他人异常的眼光,躲在睡房旮旯痛哭。她不断给自己鼓劲,告知自己要改动命运,要咬牙坚持下去。由于身高约束,汤星月一度认为自己肄业无望,好在终究,她被四川电影电视学院破格录取。
地震中受的伤,让汤星月直到现在也无法搬动重物,够不到高处的物体,也无法运动,还要常常忍耐身体的苦楚。由于手小于常人,汤星月弹琴时手无法跨许多琴键。因身高约束,汤星月要加倍操练才干取得满足的气味支撑。不能经过运动训练气味,她就经过吹蜡烛、吹白纸等方法操练。2018年,汤星月还登上星光大路的舞台,完结和儿时同伴的约好。
在大二时,汤星月决议成为一名音乐教师,协助更多酷爱音乐的孩子们。当她取得教师资格证时,她和爸爸妈妈都哭了。2020年,大学毕业的汤星月进入都江堰一所小学教音乐,她也可以愈加沉着地面临异常的眼光和本身的不完美。
跟着媒体报道的增多和个人账号的走红,汤星月以“袖珍女孩”的身份被更多人看到。汤星月喜爱镜头,也喜爱在镜头下歌唱,她安然面临网络上的负面声响。从留言中,汤星月意识到自己的歌声能给许多像她相同,乃至比她身体状况还要糟糕的人一些安慰。
2022年左右,汤星月离开了小学,自己创建了声乐训练校园,接收学员不管年纪,期望让更多爱歌唱的人有时机学习音乐。本年上半年,汤星月和曾是小学同学的老公步入了婚姻殿堂。
汤星月和老公(受访者供给)
除了学习和作业,汤星月还常常参与公益表演,和爱心人士安排公益活动。她说,想在遭到他人协助的状况下,去协助更多人。“我一路走来很不简单,靠的便是坚持,很怕协助过我的人绝望,所以我必定要比他人做得好。”汤星月说。
“缝隙男孩”郑海洋被救出一周后,他才亲眼看到自己的双腿现已不在了。“那时候我觉得能活下来现已是最大的走运了。”尔后,郑海洋开端用假肢、轮椅行走。日子方法的巨大改动,一度让他非常苦楚。郑海洋说,好在他的爸爸妈妈一向支撑鼓动他。
虽然往事记忆犹新,但郑海洋现在谈起地震,会说自己现已“看淡了”,乃至后来再阅历地震,他都能安静地面临。他说,地震的确改动了他的日子,但也有许多人长久以来支撑他、关怀他,全部的全部支撑着他往前看。现在,他也不避忌对人揭开自己的伤痕,他期望自己的阅历,能鼓动和协助到一些人。
每年的5月12日,郑海洋都会回到北川中学,祭拜地震中逝去的同学。他也会时常梦到地震前的日子,那时候的全部都是一般而安静,梦里的自己和同学永久芳华飞扬。而他也在一向在寻找“一般安静”日子的路上,“地震让我失去了双腿,现在我一向用双手走着脚下的路,如果有一天我的双手都失去了,我也会用我的心走完我人生的路。”
15年时刻,郑海洋从一个青涩的高中生成为而立之年的创业者,他曾多次创业,曾创建过一个残疾人移动医疗健康服务渠道,期望协助更多残疾朋友。2022年,郑海洋回到了家园北川,还建立了公司,预备直播带货,推行北川当地的农产品。人生中第一场直播带货,郑海洋定在2023年5月13日,这个时刻对他而言,标志着“重生”。
(来历:极目新闻)
更多精彩资讯请在使用商场下载“极目新闻”客户端,未经授权请勿转载,欢迎供给新闻线索,一经采用即付酬劳。
告发/反应...
2008年5月12日14时28分,四川汶川,8.0级地震,致近7万人丧生,1.8万人失踪,37万余人受伤。自此,五月这一天,国人永伤。 那一年,那一天,你在哪儿?你多大? 咱们收集了一些汶川...